布鲁塞尔《红杏出墙》摄影展将于2014年9月21号开幕
“杏花”一直是春色的代名词,她白里透红,娇滴滴的羞涩样儿很容易引出诸多遐想来,也难怪文人墨客对其情有独钟。墙意味着“隔”和不可逾越,但杏花如此美好的事物,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又怎是区区一堵“墙”能束缚的了呢?
“中国”,正如本次评委Brigitte Bauer教授所说,“当我们一听到这个词的时候, 脑海中就有很多挥之不去的图像存在”。这些图像其实就是美好的中国文化在我们脑海中的镜像,却娇滴滴如“杏花”、羞怯怯的不肯出墙来。而这些美好可以被摄影师捕捉到并把她们引出墙来,让我们可以用直观的去触碰、了解、欣赏。
当然美好的事物切不可独享、让国际大众更广泛地理解和接受中国及其文化是当代中国面临的瓶颈之一。值此之际,德顺斋━中欧当代艺术与文化交流协会携手重庆托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唤醒空间设计机构,在欧洲的十字路口布鲁塞尔共同举行一次国际摄影展━《红杏出墙》摄影展,希望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当代摄影的满园春色。这也是民间的艺术交流机构发掘并向世界推介中国和中国艺术的一次尝试。
本次摄影展邀请了三位蜚声国际专家作为评委,分别是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院长MarkPartouche先生,法国尼姆高等美术学院摄影系Brigitte Bauer教授,以及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系主任张小涛教授。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本次摄影展收到了几十位艺术家的投稿,三位评审专家从中甄选出14 位优秀艺术家参加本次展览。他们的作品风格多元、特色鲜明,有的关注中西方元素的结合,有的尝试从盲童的角度观看这个世界,有的表达了自己对乡村和民间的人文主义关怀,有的则钟情于“悲观主义审美”的主题。这些作品虽然大部分都是我们日常都能接触到的、却能直触观者心灵,进而向大家传达一种理念:艺术不是一种复杂的概念,不过是和生活有一种很愉悦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评委Brigitte Bauer教授以及艺术品收藏家MichelLevy先生也将从法国南部赶来参加布展和开幕式,与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亲睹这些从前“深藏闺中”的优秀作品。我们有热衷于帮助年轻艺术家的评委,有年轻、积极、认真的艺术机构,以及这样热忱投入创作的摄影艺术家们,相信此次摄影展必能取得良好的展出效果。
“中国”,正如本次评委Brigitte Bauer教授所说,“当我们一听到这个词的时候, 脑海中就有很多挥之不去的图像存在”。这些图像其实就是美好的中国文化在我们脑海中的镜像,却娇滴滴如“杏花”、羞怯怯的不肯出墙来。而这些美好可以被摄影师捕捉到并把她们引出墙来,让我们可以用直观的去触碰、了解、欣赏。
当然美好的事物切不可独享、让国际大众更广泛地理解和接受中国及其文化是当代中国面临的瓶颈之一。值此之际,德顺斋━中欧当代艺术与文化交流协会携手重庆托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唤醒空间设计机构,在欧洲的十字路口布鲁塞尔共同举行一次国际摄影展━《红杏出墙》摄影展,希望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当代摄影的满园春色。这也是民间的艺术交流机构发掘并向世界推介中国和中国艺术的一次尝试。
本次摄影展邀请了三位蜚声国际专家作为评委,分别是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院长MarkPartouche先生,法国尼姆高等美术学院摄影系Brigitte Bauer教授,以及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系主任张小涛教授。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本次摄影展收到了几十位艺术家的投稿,三位评审专家从中甄选出14 位优秀艺术家参加本次展览。他们的作品风格多元、特色鲜明,有的关注中西方元素的结合,有的尝试从盲童的角度观看这个世界,有的表达了自己对乡村和民间的人文主义关怀,有的则钟情于“悲观主义审美”的主题。这些作品虽然大部分都是我们日常都能接触到的、却能直触观者心灵,进而向大家传达一种理念:艺术不是一种复杂的概念,不过是和生活有一种很愉悦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评委Brigitte Bauer教授以及艺术品收藏家MichelLevy先生也将从法国南部赶来参加布展和开幕式,与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亲睹这些从前“深藏闺中”的优秀作品。我们有热衷于帮助年轻艺术家的评委,有年轻、积极、认真的艺术机构,以及这样热忱投入创作的摄影艺术家们,相信此次摄影展必能取得良好的展出效果。
致谢:
本次展览评委组: Mark Partouche教授, Brigitte Bauer 教授,以及张小涛教授。出于对年轻艺术家的关心,对中、西文化交流的热忱,在评审过程中尽心尽力。在此,再次诚挚地感谢他们对本次展览的付出与大力支持。
开幕式:2014年09月21日 19点
|